化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很多人选购和使用化妆品时存在很多误区,引起皮肤不良反应。
那么,对于化妆品认知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汉中市场监管与大家盘点这些化妆品认知误区,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化妆品。
误区一
“天然的”比“合成的”好
通常化妆品中可能会同时含有天然成分和合成成分,有些人认为合成的化学物质是有害的或是不好的,而“天然的”就是无害的。事实上,这一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天然的”和“合成的”都有可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或者具有潜在的危险。例如,一些有毒物质或过敏原是来自“天然”的,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收录了98种天然禁用组分。又如一些野生的蘑菇能致人死亡,而海鲜、花生等天然食物也能使一些人发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同样会危及生命。
“天然”或者“合成”是针对成分的来源而言,与成分的安全性或质量优劣没有直接联系,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天然”蒙蔽了双眼。我们应该学会看化妆品标签上的全成分标识。成分表中的原料是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的。排位越靠前,表明这种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比越大;成分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排列不再分顺序。例如,水是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剂,也是多数情况下含量最高的成分,所以一般在成分表中位列第一。
有些宣称“纯天然”的化妆品,其成分表中“水”仍然是排位第一的原料,而所谓的植物成分反而排在后面,说明其植物成分的添加量可能很少。当然,排名的先后顺序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如很多功效成分含量很小,在成分表中排位靠后,但却是发挥化妆品功效的重要因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香精、香料统一以香精标注在全成分表中,色素则通常以着色剂的编号标注。
误区二
“无添加”化妆品很安全
随着现代化妆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因化妆品而产生的皮肤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香精和防腐剂是最常见的两大“元凶”,由此催生出了“无添加”化妆品的概念。然而“无添加”化妆品很安全吗?
事实上,目前“无添加”并没有特定的限制范围,也没有可遵循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法规来衡量。如果非要说“无添加”指的是什么?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对肌肤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成分。
自从“无添加”概念出现后,市面上的很多宣传使“无添加”产品给人一种“温和、安全”的心理暗示,但不能说“无添加”等于100%安全。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体质、过敏原以及敏感程度均不相同,尤其对于敏感性皮肤者来说,不仅仅是防腐剂、香精、香料,化妆品中的任何一种成分都有可能造成皮肤敏感的困扰。当然,与传统护肤品中含有较多化学合成成分相比,“无添加”产品在原料的选择以及使用浓度的把控上可能会更加严格一些,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但在多数情况下,“无添加”更多地属于品牌的一种商业宣导,也是消费者的一种美好愿望。
因此,我们要科学看待“无添加”,“无添加”化妆品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
误区三
“械字号面膜”比普通面膜效果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对美的追求,因而医疗美容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医疗美容之后,人们往往被推荐使用各种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通常标识的产品注册证编号为“x械注759810准”或“x械备”等),或者被冠以“医学护肤品”的“妆字号面膜”等。这些产品被宣称比普通面膜标准高、功效强、更安全。那么,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学护肤品”等,真的是更好的护肤选择吗?其实不然!
一、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1→外科敷料: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
2→接触性创面敷料: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
3→包扎固定敷料。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用敷料产品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进行划分,分别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医用敷料凡是声称无菌的,其管理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若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的创面,或用于慢性创面,或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的,其管理类别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国产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需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
同时,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保健”“美容”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
二、“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
所谓“妆字号面膜”,是指按照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产品,即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
面膜类化妆品主要包括面贴膜、眼膜、鼻膜、唇膜、手膜、足膜、颈膜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根据产品上市前的监管方式划分,面膜类化妆品分为以下两类。
(1)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注册的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产品。
(2)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保湿、清洁、滋润等功效的产品。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由此可见,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我们在选购面膜时,应注意那些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命名。市面上销售的是“械字号”医用敷料,不属于化妆品,属于医疗器械。
误区四
化妆品越贵越好
很多人认为贵的化妆品就是好的化妆品,但事实并非如此。价格只是购买化妆品的一个参考因素,关键还应看化妆品是否适合自己皮肤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一定要根据皮肤需求选择合适的化妆品,而不能简单地仅从价格高低来判断化妆品品质的优劣。
化妆品的品质优劣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价。
1、安全性:安全性应是化妆品质量的首要保证,也是优质化妆品的前提。
2、稳定性:化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间,保证在使用期限内不发生质量问题是化妆品质量保证的因素之一。
3、功效性:产品功效是我们购买化妆品的根本要求,也是化妆品最终能否被认可的根本。但对于那些过分强调、夸大产品功效而价格不菲的化妆品,应加以警惕,要关注它的安全性,不要被一些虚假宣传所迷惑。
4、使用感:良好的使用感可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优质化妆品的必备要素。
5、性价比:性价比是指作用效果和综合性能与价格间的对应程度比。同类型但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化妆品价格相差很大,而品质的高低取决于对化妆品的适用度和购买目的。
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购买可接受的高价名牌化妆品,但其使用效果不一定与价格成正比。如果只是追求实用性,想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则不必过分追求高价化妆品,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同时又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即可。用最低的价格达到最满意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误区五
含酒精的化妆品不安全
很多人认为含酒精的化妆品刺激性大,因而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会宣传“本品不含酒精”。那么,含酒精的化妆品一定是不安全的吗?
1、化妆品为什么会添加酒精
酒精,化学名称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有皮肤学专家认为,合理地使用酒精有利于皮肤的健康,尤其对油性肌肤和易生粉刺、暗疮的皮肤十分有益。并且,酒精也是配方师开发产品不可或缺的成分。化妆品中添加酒精,主要是基于酒精的四大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并不容易找到酒精的替代物质。
(1)渗透作用:酒精是一种天然的促渗透剂,可以帮助一些活性成分更好地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如祛斑美白类产品、控油产品等,可以用酒精促进功效成分的吸收。
(2)控油作用:酒精可以溶解面部皮脂,是很好地清洁、去油成分。同时它还有收敛作用,有助于收缩毛孔。这对于油性皮肤非常受用,可以调节油脂分泌,防止面部出油,但不适用于干性和敏感性皮肤。
(3)软化作用:酒精可以促进角质细胞代谢,加速角质细胞脱离,有助于角质层更新。这一作用很适合用于角质层比较厚的皮肤,但不适用于角质层比较薄的皮肤。
(4)增溶作用:一些效果不错的油溶性成分很难直接溶于水,这时就需要一个中介助其溶解于水中。酒精就是一个很好的中介,既可以帮助这些活性成分溶解于水中,又能保持爽肤水的透明度。此外,很多植物需要用酒精作为提取溶剂,因为如果不使用酒精,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就无法被提取出来,这也是很多植物提取物含酒精的原因之一。
2、酒精用在皮肤上安全吗
国外有研究机构把酒精和化妆品中常用的其他刺激性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酒精的刺激性比皂基、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成分低很多,远没有一些防腐剂、香精危害大。
高浓度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但同样会刺激皮肤细胞,加速角质细胞代谢。不过,由于酒精挥发性强,涂在皮肤上几分钟就会挥发掉,不会停留太长时间,所以对皮肤的伤害有限。另外,护肤类产品中添加的酒精含量不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不会超过15%,对正常皮肤影响不大。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禁止化妆品中使用酒精,反倒是禁用了很多防腐剂、香精、防晒剂,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酒精的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
事实上,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并没有什么安全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皮肤对酒精的耐受度不同,所以酒精不适合所有肌肤,如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不建议使用含酒精的产品。因此,能否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主要取决于皮肤特性。
3、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需要注意什么
(1)对酒精过敏的人或敏感性肌肤人群不能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
(2)一般不建议干性皮肤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
(3)只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正确选择和使用含酒精化妆品,就不会发生皮肤过敏或干燥等问题,不需要过度担心。
(4)不要依赖嗅觉简单判定产品是否含酒精,因为高纯度酒精气味柔和,与配方中香料散发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很难通过嗅觉予以辨别。如香水一般是由香料溶解在酒精中制得的,但高档香水通常闻不到酒精气味。
总而言之,选用含酒精化妆品要因人而异,不能人云亦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六
牙膏泡沫越多越好
很多人认为,泡沫越多的牙膏质量越好,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泡沫的多少与牙膏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
牙膏中的泡沫是由其中的发泡剂发挥作用的,这些发泡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硫酸钠就是常用的发泡剂,在牙膏中具有发泡和清洁作用。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过多的泡沫很容易刺激其娇嫩的咽部,使其产生呕吐反应,从而影响刷牙效果,所以牙膏并不是泡沫越多就越好。
牙膏的清洁能力除了通过发泡剂体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起清洁作用的物质,即摩擦剂。除此以外,牙膏配方中还包括保湿剂、胶黏剂、甜味剂等。
摩擦剂是辨别牙膏质量的主要依据,粗糙的摩擦剂容易磨损牙齿,所以一定要选择膏体细腻光滑的产品。如果刷牙后感觉口腔中有沙子样的颗粒,需要漱口多次的,大多由于摩擦剂粗糙的缘故,建议立即停止使用。
不同种类的摩擦剂,其清洁效果不相同。如碳酸钙是最常用的一类摩擦剂,价格便宜,常用于中、低档牙膏中;二氧化硅摩擦力适中,是理想的药物牙膏摩擦剂,并且能使膏体透明,常用于透明牙膏中;二水合磷酸氢钙摩擦力较为温和,不损伤牙齿,不刺激口腔黏膜,但价格较贵,常用于高档产品中;氢氧化铝、磷酸三钙、热塑性树脂等也都是常用的牙膏摩擦剂。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牙龈脆弱,牙齿钙化程度差,所以一定要选用儿童专用牙膏,切不可使用成人牙膏。如果儿童出现蛀牙,则应该选用防酸性牙膏;对市面上销售的含氟牙膏,青少年、儿童应慎用,学龄前儿童应禁用,以免造成氟斑牙,甚至氟化骨症等氟中毒的严重后果。
小贴士牙膏不能宣称具有医疗作用
牙膏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牙膏具有美化、保护牙齿及周围组织等功效。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牙膏管理的部门规章《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推动该规章尽快出台。
另外,有些牙膏宣称“抗幽门螺杆菌”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我们在选购牙膏时要引起注意。
总之,牙膏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如果患有疾病,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误区七
染发、烫发可以同时进行
很多人认为,烫发和染发都是为了让秀发变美,一起进行既省时间又方便。但实际上,染发和烫发不宜同时进行。
从对头发的伤害而言,无论是染发还是烫发,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头发,两种产品加在一起,会加重对头发和头皮的伤害。从效果而言,二者同时进行虽然对烫发的影响不大,但会明显影响染发产品的上色效果。
此外,随着人们对染发、烫发的需求越来越多,染发、烫发产品也越来越多。然而,各类染发、烫发产品均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1、染发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
染发是具有一定致敏危险的过程。染发产品中使用的苯胺类染料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敏性,并且和多种致敏原有交叉反应,所以使用染发剂引起过敏的事例时有发生,一般表现为局部刺痒、疼痛,出现红斑、水肿、丘疹、水疱,严重者可有大疱、组织液渗出、糜烂,乃至出现全身性反应。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过敏,建议按染发化妆品标签上的提示,进行皮肤过敏测试之后再使用这些产品。一旦确定对某种成分过敏,则应该避免使用含有这种成分的任何产品。
同时,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对苯二胺在人体内积聚会破坏血细胞、阻碍代谢,更有可能造成贫血等。
2、烫发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
在烫发产品原料中,毒性较大的主要是巯基乙酸盐、溴酸盐、氨水、过氧化氢和过硼酸钠。
(1)巯基乙酸盐:其毒性可能与对某些酶的巯基作用有关。中毒时可出现乏力、喘息、抽搐等症状,高浓度时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使用时要尽量避免与皮肤接触。并且,有动物实验证实,化学烫发剂中的巯基乙酸极易通过完整的皮肤侵入体内,属于高毒物质。因此,慢性肝脏或肾脏疾病患者应尽量少接触冷烫液。
(2)溴酸盐:急性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
(3)氨水:能散发出强刺激气味的氨气,严重刺激和损害呼吸器官、眼睛及皮肤。
(4)过氧化氢:是强氧化剂,可引起皮肤、黏膜、眼睛等部位的烧灼伤或急性炎症。
(5)过硼酸钠: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乏力、头痛、失眠、震颤、抽搐等,严重者可引起中枢抑制、贫血、肾功能损伤。
因此,为了头发的健康着想,应将烫发、染发分开进行,并且中间最好间隔1个月左右。这样可以让头发有足够的休养时间,尽量降低对头发的损害。同时,建议先烫后染,因为使用烫发产品后,头发的毛鳞片会打开,这样更容易上色,而若先染发,则等到烫发时,毛鳞片张开会导致已染上的颜色流失。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是否继续?